书包书库

书包书库>大秦:献图监国,始皇求我继承大统 > 107章 扶苏又又又挨骂了(第1页)

107章 扶苏又又又挨骂了(第1页)

咸阳宫,麒麟殿偏殿。

将闾踏入殿门时,一股压抑的怒火几乎凝成实质,扑面而来。

内侍们垂首屏息,大气不敢出,连脚步都放得极轻,仿佛生怕惊扰了殿内那头即将暴走的雄狮。

果然,还未及看清殿内情形,嬴政那蕴含着雷霆之怒的声音便清晰地传了出来:“迂腐!顽固!一群只知抱着几卷破竹简啃的老匹夫,就能治国平天下了吗?啊?!”

将闾抬眼望去,只见父皇嬴政正站在殿中,脸色铁青,手指几乎戳到跪在地上的扶苏脸上。

扶苏一身素色长袍,头深深地低着,肩膀微微颤抖,显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。

右丞相冯去疾和御史大夫冯劫父子二人侍立一旁,皆是面色凝重,欲言又止。

看样子,他们刚才试图劝解,但显然并未成功。

“看看你,看看你都跟了些什么人!”嬴政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,带着毫不掩饰的失望与怒气,“那些所谓的大儒,除了空谈仁义道德,还会什么?国家要钱粮,他们跟你谈克己复礼;边疆要强兵,他们跟你说偃武修文。大秦的天下,是靠嘴皮子说出来的吗?是靠仁义感化来的吗?那是靠将士们的鲜血和白骨打下来的!”

他猛地一挥袖袍,指向殿门方向:“朕看你这长公子府,快成那些腐儒的安乐窝了!传朕旨意,即刻将你府中那些只会摇唇鼓舌、蛊惑人心的所谓‘名士’、‘大儒’,统统给朕遣散!一个不留!”

扶苏猛地抬起头,脸上血色尽褪,嘴唇翕动似乎想辩解什么,但在嬴政威严的目光下,最终还是颓然地低下了头,声音艰涩:“儿臣……遵旨。”

“遵旨?”嬴政冷笑一声,怒气未消,“光遵旨有什么用?脑子不开窍,身边换多少人都一样!你看看将闾!”

他猛地转头看向刚刚进来的将闾,怒火似乎找到了一个新的宣泄口,但语气却又带着几分对比下的恨铁不成钢:“你学学你九弟。他去河东,雷厉风行,挖出多少蛀虫?他掌治粟内史,短短时日,国库钱粮增加了多少?

他弄的那个格物院,新式军械层出不穷,将来能让我大秦锐士少流多少血!这才是治国!这才是强秦之道!你呢?你整日里跟那些老家伙讨论什么‘王道’、‘德政’,能挡得住匈奴的铁蹄,还是能填饱百姓的肚子?”

冯去疾见状,连忙上前一步,躬身道:“陛下息怒,长公子仁厚,亦是为国分忧,只是……”

“仁厚?”嬴政打断他,目光锐利,“仁厚是对百姓,不是对国贼!是对朋友,不是对豺狼!妇人之仁,优柔寡断,如何能担此重任?!”

他再次看向扶苏,语气斩钉截铁:“从今日起,你少去掺和那些虚头巴脑的经义,多跟着将闾学学。学学他怎么整顿吏治,怎么发展农桑,怎么充实武备,怎么让大秦的国力实实在在地强盛起来!什么时候你能拿出点真东西给朕看,再来谈你的‘仁政’!”

大殿内一片死寂。冯氏父子对视一眼,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。

陛下一旦动怒便是如此,谁也劝不住。

扶苏更是面如死灰跪在那里,身形更显单薄。

将闾一直静静地站在那里,仿佛这场风暴与他无关。

直到此刻他才缓缓上前一步,对着嬴政躬身行礼:“父皇息怒。”

他的声音不高不低,却奇异地让殿内紧绷的气氛为之一缓。

嬴政看向将闾,脸色稍霁,但余怒未消:“你来了正好!你也听听,朕说的可有错?这天下,是靠仁义能守住的吗?”

将闾并未直接回答,而是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扶苏,才转向嬴政,语气依旧平和:“父皇教训的是。治国理政,确需雷霆手段,亦需务实之策。儿臣在河东、在治粟内史所做,不过是拾遗补缺,拨乱反正,不敢言功。”

他顿了顿,话锋微微一转:“然,兄长亦非一无是处。”

嬴政眉头微蹙,看着将闾:“哦?你说说看。”

“兄长秉性仁厚,尊师重道,于礼法典章研习精深。”将闾不疾不徐地说道,“猛药去疴,固然见效快,然固本培元,亦需文火慢炖。大秦一统天下,武功赫赫,然欲求长治久安,文治教化,亦不可或缺。

兄长所学于稳定人心,规范礼仪,传承华夏正统,自有其不可替代之用。譬如猛虎需有利爪獠牙,亦需强健体魄。刚柔并济,文武兼修,方为长久之道。”

他这番话,既肯定了嬴政对务实、强硬手段的强调,也巧妙地指出了扶苏所学并非全无用处,甚至将其提升到了“固本培元”、“长治久安”的高度,还用了一个刚柔并济的比喻,可谓是滴水不漏。

此言一出,不仅扶苏猛地抬起头,就连冯氏父子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