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闾批阅完最后一份关于驰道维护的文书,抬起头,目光习惯性地投向墙壁上那巨大的《万里江山图》。
东南瓯越之地,如今已是他每日关注的焦点。算算时日蒙毅和尉缭率领的大军,应该已经抵达预定区域,开始进行战前最后的部署了。
“殿下。”门外传来通禀声,章邯快步走了进来,手里拿着几卷刚整理好的竹简。“刚刚收到会稽郡转来的军报,八百里加急。”
将闾精神一振,伸手接过。
军报是蒙毅亲笔所书,字迹工整,言简意赅。
大军已顺利抵达瓯江南岸,与预定目标隔江相望。
斥候已散出,正在刺探对岸瓯越部落的虚实。
初步探明,对岸防御松懈,似乎并未察觉秦军大举压境。
随军的“开山锤”也已运抵,正在进行最后的调试。
“很好。”将闾看完,将竹简递给章邯,“让蒙大哥按原计划行事,稳扎稳打不可急躁。首战务求全胜,以震慑敌胆。”
“末将明白,这就去拟回复文书。”章邯应道,随即又呈上另一份竹简,“殿下,这是关于允许民间商贾参与矿产开采冶炼的初步章程,臣与工部、少府那边反复商议过了,拟定了几个方案,还请殿下定夺。”
将闾接过竹简仔细看了起来。章程考虑得颇为周全,对商贾的资质、投入、产出分配、官府监管、税收比例等都做了详细规定,既要吸引民间资本,又要防止他们坐大失控,更要确保朝廷的利益。
“嗯,这个方案可行。”将闾指着其中一条,“准入门槛可以适当放宽些,但监管必须严格。凡有偷税漏税、以次充好、苛待矿工等行为者,一经查实不仅要没收其所有产业,主事者还要依法严惩,绝不姑息。我们要的是遵纪守法的合作伙伴,不是喂不熟的豺狼。”
“是,臣这就去完善细节。”章邯见将闾采纳了自己的建议,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。
虽然政务繁杂,但看着一项项新政在自己手中推行并初见成效,那种成就感是单纯领兵打仗无法比拟的。
处理完政务,将闾决定亲自去一趟格物院。
他对杜周提到的那个自动连发弩机很感兴趣。
格物院位于咸阳城南一处相对僻静的区域,占地广阔,戒备森严。
院内随处可见各种奇特的机械构件和半成品,空气中弥漫着木屑、桐油和金属熔炼的气味。
杜周早已得到消息,带着几名得意门生在门口恭候。
见到将闾,这位少府少监激动得满脸通红,差点忘了行礼。
“殿下!您可算来了!快请进,快请进!”杜周搓着手,引着将闾往里走,“您上次说的那个……那个连弩,我们几个老家伙带着徒弟们琢磨了好些天,嘿,还真有点眉目了!”
将闾跟着杜周穿过几个堆满零件的工坊,来到一处相对宽敞的试验场。
场中央摆放着一架造型奇特的弩机,比寻常的军弩要大上不少,结构也复杂得多,上面布满了齿轮、杠杆和弹簧。
“殿下请看,”杜周献宝似的指着那架弩机,“此弩名为‘诸葛连弩’,呃……是臣等参照古籍记载,结合格物院的新技术改良而成。它内部设有一个箭匣,可容纳十支弩箭。通过这个摇柄转动机括,”
杜周亲自上前演示,“可以实现箭矢的自动上弦、自动装填和连续发射。虽然射程和威力比不上咱们的破甲强弩,但胜在射速快,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密集的箭雨,尤其适合守城或对付集群冲锋的敌人。”
随着杜周转动摇柄,弩机发出一阵“咔嚓咔嚓”的机括咬合声,一支支短小的弩箭被自动填入发射槽。
“试试?”将闾饶有兴致地问道。
“好嘞!”杜周兴奋地应道,对准远处一个草人靶子,猛地扣动扳机。
“嗖嗖嗖嗖嗖!”
一连串急促的破空声响起,十支弩箭如同飞蝗般射出,几乎在瞬间便将远处的草人靶子扎成了刺猬。
“好!”将闾忍不住赞叹一声。虽然威力稍逊,但这射速确实惊人。
若能量产装备部队,无疑将极大提升秦军的火力密度。
“只是……只是这结构太过复杂,对材料和工艺要求极高。”杜周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,“目前造价昂贵,而且故障率也偏高,偶尔还会卡壳……离大规模列装,还有不小的距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