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樉命令道,“同时,也准备一封给父皇的奏疏,表达我的哀悼之情。”
“遵命,殿下。”
李鸿恭敬地领命而去。
接着,朱樉召集陈德、薛忠等心腹,商议对策。
“殿下,太子驾崩,朝局必然动荡。”
薛忠分析道,“燕王已经开始行动,我们必须有所应对。”
陈德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:“殿下,若朱棣真的联合诸王上书,要求废除削藩政策,陛下很可能会考虑让步,以稳定局势。这对殿下极为不利。”
朱樉思索片刻,说道:“削藩政策是父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,关乎大明国本。即便大哥驾崩,这一政策也不应动摇。我会在给父皇的奏疏中明确表达这一立场。”
“那军事上如何应对?”
陈德问道。
朱樉决断道:“按照杨士奇的建议,我会派王勇带领飞龙骑,秘密靠近京城,待命行动。同时,主力部队也要做好准备,随时可以南下。不过,要注意隐蔽行动,不要给朱棣提供口实。”
他派王勇带领三千飞龙骑,分批秘密南下,在京城附近的几个隐蔽地点驻扎,随时待命。
同时,他也加强了与京城的联络,确保能及时了解朝中局势的变化。
同时,朱樉还派人接触了一些蒙古友好部落,争取他们的支持。
在他的努力下,几个主要的蒙古部落都表示愿意与朱樉合作,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外部支持。
“殿下,根据密探回报,朱棣已经联合了秦王、晋王等几位藩王,共同上书陛下,要求废除削藩政策。”李鸿禀报道,“他们甚至暗示,若陛下不同意,他们可能会采取‘其他行动’。”
朱樉冷冷一笑:“这是赤裸裸的威胁!朱棣野心勃勃,居然敢威胁父皇,实在是大逆不道!”
“陛下对此有何反应?”
“陛下表面上保持沉默,但据说已经秘密召见了几位重臣,商讨对策。”
李鸿回答道,“同时,他也加强了京城防务,调集了更多的禁军。”
朱樉点头道:“父皇老谋深算,不会轻易被朱棣牵着鼻子走。”
就在局势日益紧张之际,朱樉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:朱元璋派了一位心腹太监,携带御旨前往宣府镇。
这位太监名叫李进,是朱元璋身边的老人,深得信任。
他的到来让朱樉又惊又喜,不知父皇此时派人前来,究竟有何用意。
“李公公远道而来,辛苦了。”
朱樉亲自出迎,礼数周全。
李进微微一笑:“殿下客气了。老奴奉陛下之命前来,有要事相商。”
进入内室后,李进取出一封密封的信件,恭敬地递给朱樉:“这是陛下亲笔手书,请殿下过目。”
朱樉接过信件,仔细阅读起来。
信中,朱元璋首先表达了对太子朱标离世的悲痛,然后详细描述了朝中的复杂局势,特别提到了朱棣的异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