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父皇病重?”
朱樉喃喃自语,手中的纸条微微颤抖。
纸条上的内容简明扼要:“陛下突染重疾,太医束手。朝中大臣分为两派,争执不下。燕王密会诸王,动向可疑。速做决断。”
朱樉立即召集陈德、薛忠等心腹,将这一消息告知他们。
“殿下,若陛下真的病重,朝局必将动荡。”
薛忠忧心忡忡地说,“尤其是在削藩政策尚未完全实施的情况下,各藩王可能会趁机夺权。”
陈德也表示担忧:“殿下,以臣看,殿下应该立即返京,一方面探视陛下,另一方面也可支持太子殿下稳定局势。”
朱樉沉思良久,最终摇头道:“不,现在返京反而不妥。一方面,父皇的病情尚不明确,贸然返京,反而会引起更多猜测;另一方面,若我离开北境,这里的局势可能会再次动荡,给鞑靼、瓦剌等部族可乘之机。”
“那殿下打算如何应对?”陈德问道。
朱樉沉稳地说:“我会派李鸿前往京城,一方面了解父皇的确切病情,另一方面暗中联络太子和支持削藩的大臣,表明我的立场。同时,我们在北境也要做好两手准备:一旦京城局势稳定,我可能需要率军南下,支援大哥;若局势恶化,我们也需要在北境建立稳固的基础,以备不测。”
薛忠点头赞许:“殿下考虑周全。不过,若朱棣真有不轨之心,恐怕会利用殿下不在京城的机会,散布更多不利谣言。”
“无妨。”
朱樉冷静地说,“谣言终究是谣言,经不起时间的检验。我会让李鸿带去一封亲笔信给父皇和大哥,表明我的忠心。同时,也会派人向朝中各路大臣澄清事实。”
决定既定,朱樉立即着手行动。
他亲自撰写了两封信,一封给朱元璋,一封给朱标,详细阐述了自己在北境的所作所为和对朝廷的忠诚。
同时,他也指派李鸿前往京城,携带这两封信并传达他的口信。
李鸿离开后,朱樉开始为可能的局势变化做准备。
他召集了北境各地的将领和官员,在宣府镇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会议。
“诸位,朝中可能出现变故,但北境的安全丝毫不容忽视。”
朱樉严肃地说,“我们必须加强戒备,防止外敌趁机入侵。同时,也要安抚百姓,确保社会稳定。”
与会者纷纷表示支持朱樉的决定,承诺会全力维护北境安宁。
这次会议不仅加强了朱樉与北境各地官员和将领的联系,也进一步提高了他在北方的威望。
“殿下,依微臣之见,我们还应该加强与周边友好部族的联系。”
薛忠建议道,“若朝中真的出现大变,这些部族可能成为重要的外部支持。”
朱樉点头表示赞同:“此言有理。立即派使者前往各友好部族,加强联系,互通有无。”
就这样,在朱樉的精心布局下,北境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区域联盟,包括军队、官员、地方豪强、商人以及边境友好部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