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包书库

书包书库>穿书成炮灰女帝和男主抢气运 > 110120(第4页)

110120(第4页)

nbsp;nbsp;nbsp;nbsp;沈檀轻启朱唇,声音温柔带着满满的关切:“陛下,听闻宫外那些流言蜚语,臣妾们实在放心不下,特来探望陛下。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姜娥微微颔首,附和道:“陛下一心为江山社稷,朝中大臣都看在眼里,那些谣言不过都是些无稽之谈,陛下千万不要放在心上。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谢仪眉也开口说道:“陛下待我们亲如家人,根本不是外面说的那般,各宫宫人也都看得清楚。陛下不要被这些流言分心。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赵祈起身,走到她们面前,目光柔和地看着三人:“你们的心意,朕心领了。朕不会被这些谣言左右。只是委屈你们,无端跟着受了牵连。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这三人心里头清楚的很呐,她们那一个人没有受过皇上的恩惠?

nbsp;nbsp;nbsp;nbsp;就说沈檀,当初若不是早早认准了立场,追随陛下,她的娘亲恐怕早就被太后那狠辣手段毒死了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再看姜娥,她的家族犯下那般严重的过错,依照律法,她本应受到牵连,罪责难逃。然而,陛下心怀仁慈,不仅没有将她一同治罪,还特意在后宫为她安排了差事。如今自己的画,百姓又有几个没看过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还有谢仪眉,曾经的她空有一身抱负,却苦于没有施展的机会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幸得陛下慧眼识珠,让她终于能够做自己心心念念想做的事情,不仅成为了女官,手下还掌管着几十号人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反观太后的亲侄女高以柔,偏偏执迷不悟,死心塌地跟着太后与陛下作对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如今落得个被困在宫内的下场,空有一身本事却毫无用武之地,每日只能在自己的宫殿内暗自神伤,毫无作为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这般鲜明的对比,更是让沈檀、姜娥、谢仪眉三人更加坚定地站在陛下这一边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几人连忙站起身来,微微欠身,姜娥说道:“陛下,臣妾们不在意这些。能陪伴在陛下身边,为陛下分忧解难,是臣妾们的荣幸。”沈檀和谢仪眉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赵祈看着眼前这三人,心中涌起一股暖意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眼下正是她最难的境地,太后及其党羽暗中蠢蠢欲动,但她身边支持她的人也不在少数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有这些忠心之人相护,她又何足为惧?

nbsp;nbsp;nbsp;nbsp;第113章

nbsp;nbsp;nbsp;nbsp;南边的水患尚未彻底解决,朝堂上下本就为此焦头烂额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京中又收到来自南滇的加急奏报,而此时距离南滇大战爆发已过去七日之久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展开奏报,其上文字触目惊心:大周军队在南滇深陷苦战,损失惨重,折损将士竟过半之多。即便如此,剩余将士依旧顽强,与南滇将士并肩作战,共同抵御西夏和北狄的联军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奏报中言辞急切,明确提及,当前局势危急,急需调遣大批兵马前往南滇予以援助,否则南滇战局恐将彻底失控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这奏报一到京城,朝野为之震惊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朝堂之上,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,众人皆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惊得面色惨白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保守派的大臣率先提言:“陛下,依老臣之见,如今南滇局势已然糜烂至此,不如当机立断,撤出我大周军队,死守南疆边境之地。倘若联军果真攻破边疆,咱们便效仿往昔,拿出些粮食、银两献上,暂且保一时太平。毕竟留得青山在,不愁没柴烧啊。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赵祈听闻,禁不住冷笑一声:“糊涂!你们当真以为,这回西夏和北狄联手,仅仅是为了大周的粮草、财宝和女人?他们觊觎的,分明是我大周的土地,还有土地上的一切!如此浅显的道理,难不成你们竟看不明白?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此言一出,大臣们纷纷面面相觑,众人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高太傅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高太傅却低垂着头,沉默不语,面上神色晦暗不明,不知究竟在思索着什么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赵祈目光冷峻地扫视一圈朝堂,随后说道:“朕预命北境郑泰将军,即刻调遣十万大军,火速前往南滇援助郑宓共同抗狄!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高太傅听闻,终于抬起头来,微微拱手,语气沉稳:“陛下此举,实乃明智之举。如今我大周在南滇投入了海量兵力与粮草,若贸然撤退,损失将不可估量。若有郑泰将军前去驰援,说不定能力挽狂澜,挽救当下的颓势。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赵祈轻轻颔首,目光在高太傅身上停留片刻:这高太傅,今日倒是难得说了点实话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“太傅所言不差,朕考虑的也正是如此。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赵祈将目光从朝堂众人身上收回,转而看向一旁静立的褚晏,开口问道:“祭祀祈福之事准备得如何了?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褚晏闻言,立刻上前一步,神色恭敬地回道:“回禀陛下,祭祀诸事已准备妥当。后天便是黄道吉日,天时地利人和齐聚,最适宜举行庄重的祭祀大典。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“那便后日在太庙举行祭祀之事。届时,文武百官皆要到场,以此对上天彰显我大周的诚意,祈愿上苍护佑,保我大周在南滇战役中赢得胜利。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说罢,赵祈环顾四周,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,接着补充道:“此次祭祀意义重大,关乎我大周国运与南滇战局,诸位务必用心对待。礼部要确保仪式流程万无一失,其他各部也要全力配合,不得有丝毫懈怠。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众大臣纷纷跪地,齐声高呼:“谨遵陛下旨意!”

nbsp;nbsp;nbsp;nbsp;朝会结束,高太傅脚步匆匆,径直朝着永寿殿奔去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一路上,他心中反复盘算着朝上之事,嘴角不自觉地上扬,难掩心中的喜悦。

nbsp;nbsp;nbsp;nbsp;踏入永寿殿,瞧见太后神情悠然端坐在主位上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