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包书库

书包书库>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> 第1103章 蓝色巨人的技术我看不上(第2页)

第1103章 蓝色巨人的技术我看不上(第2页)

这年头最早的硬盘,还是用的磁感应技术,利用磁头感应或者产生磁场变化来读写数据,这就是高振东说蓝色巨人的硬盘和软盘比起来没有本质区别的原因,无非就是盘片硬一些,能高速旋转,但是在速度上是有上限的,因为此时磁感应读写,特别是读,需要磁盘直接接触磁头。

高振东还真看不起这东西。

他的话让池总工是又惊又喜,喜的是高总工果然找到了新路子,惊的是他的脑子动得也太快了。

这种直接找一条新路的方式,难度比起沿着旗人已经走过的路再走一遍,简直上天。

“您有把握?”

高振东笑着点点头:“有!不过这个事情,我还要做一些准备,找你们只是先通知你们,你们可以在硬盘的控制软件、磁盘驱动上先心思。”

相比磁头技术,硬盘的这些软件通用性要高得多,也是运算所能直接先动起来的部分。

而磁头技术,高振东准备整个大活儿。这东西可是他了8次搜索机会从系统里弄来的。

之所以能只8次机会,因为硬盘这东西和黔山有关,源于他上辈子看到的、黔山的一次不太成功的技术招商引资。

——微硬盘。

这个不太成功和微硬盘本身的技术关系不大,纯纯是被技术的发展给碾压了。

黔山引进生产出微硬盘的时候,u盘、flash存储芯片已经开始爆发,微硬盘这东西自然是被秒得渣都不剩,生命周期很短,这东西甚至被用到了手机里,但也只是昙一现。

但是别管成不成功,就问这东西是不是硬盘吧,而且还是使用了当时最新技术的硬盘,该有的东西一应俱全。

所以高振东8次机会找到的东西很丰富,甚至还有一些超规格的收获——温彻斯特硬盘磁头技术背后的东西。

“行!我们跟你干!高总,你不用磁感应技术,那准备用什么进行读取?”

除了磁感应,池总工想不出别的读写方法来,高总工说不用磁感应,这可是直接颠覆了当前磁记录的根基——硬盘、软盘、磁带,可都是靠的这玩意。

高振东笑了起来:“准确来说,只是读取部分不用磁感应,写入部分还是要用磁感应的。”

读写分离?这可就有意思了。

“那用什么读取?”

高振东写了两个字:“磁阻!”

磁阻?池总工一脸懵逼。

说实话,池总工对这东西并不熟悉,虽然这是一个1851年就被发现的效应,但是真正被用在硬盘上,是后来的事情。

“高总,磁阻我不太懂呢……”池总工脸上带着一点不好意思的笑,这东西和他所了解的计算机之间,的确是有比较大的差别。

高振东只好把磁阻效应给他解释了一遍,池总工和另外的同志都很新鲜的听着,边听边点头。

“啊,我明白了,也就是说,磁场的变化,会引起某些材料的电阻变化?虽然这个变化很小,但是通过放大电路,能比较容易的把这个变化读取出来?”

高振东点点头:“是的,这样一来,读取就可以离开磁盘表面,在离磁盘一定距离高度上进行非接触读取!”

这就是温彻斯特硬盘真正先进的地方:可以非接触读写,读写速度可以做得很快,不需要考虑磁头和磁盘之间的磨损。虽然这个距离很小,但是非接触就是非接触。

同志们都不是傻子,高振东这么一解释,他们就马上明白了这个东西的先进之处和巨大潜力。

池总工边听边赞叹:“这个原理好!比磁感应读取要先进得多,而且解决了接触式读取的重大缺陷。”

另外一位同志却是有些不解:“那写入呢?还是要接触的啊。”

这次是池总工自己就给他解释了:“你傻啊,写入也可以非接触,只要把写入磁头的功率做大一点,写入是没问题的。读取之所以要接触,是因为盘上的磁性材料在写入后剩磁是有限的,不接触读不出来,但是写入就没这个问题,磁头的写入功率,是可以做大的!”

高振东很是满意,看看,同志们都会抢答了!

“可是这个技术这么好,为什么旗人没有考虑这种技术?”运算所的一位年轻同志道。

高振东摇摇头:“我估计不是没考虑,而是他们有解决不了的问题,比如材料,比如控制……暂时他们还做不到。”

材料……又是材料……

(本章完)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