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纽约日报》、《华盛顿邮报》和《硅谷快报》等报刊的头版头条,无一例外都在讲述着同一个故事。
学校枪击案!
纽約警署有意引导舆论,减少自身压力,所有报纸最显眼的位置都印着杜笙救人的大幅照片。
主流媒体在角落低调提及伤亡数字,却用加粗的标题大书特书杜笙的英勇事迹。
纽约时报的标题简洁有力:
“种族歧视?no,他是纽约守护者!”
副标题更显深意:
“一个华人明星,比好莱坞电影更真实的英雄!”
华盛顿邮报则更为夸张:
“昨夜,杜笙是灯塔国的灯塔!”
华纳电视台的晨间新闻专题持续升温。
艾丽莎作为亲历者,与另一位嘉宾展开热烈讨论:
“每次枪击案都有普通人被杀害,但这次不同。
杜笙,这位亚裔影星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。
他本可像大多数人一样逃命,却选择直面危险。
当所有人等待命运判决时,只有他敢于反抗不公!”
艾丽莎特别强调:
“杜笙是世界拳王,从小修炼华夏功夫,参演过几部动作片,为此接受了枪械和格斗训练。
这些本事,让他在危难中爆发出惊人力量,制服了穷凶歹徒。”
这场枪击案带来的热度持续发酵,很多人记住了《无间行者》。
杜笙虽然拒绝了马姚伟提出的将“华夏功夫”商业化建议,但在这个商业至上的国度,他的影响力正转化为真金白银。
从事件爆发开始,《宝贝计划》的光碟销量如同雪崩般增长。
原本一周最多销售3800张,如今早已突破万张大关。
索尼影业更是抓住机会,联合米高梅等多家影院,将已经下档的《杀破狼》和《导火线》重新搬上银幕。
当周票房奇迹般地斩获800万美元,使两部影片北美总营收突破1亿美元大关。
海外市场的反响同样热烈。
欧洲国家掀起观影热潮。
《宝贝计划》海外票房再创新高,当周收获415万美元,全球票房累计达到2。5亿美元。
作为小成本动作片,这份成绩已属罕见。
就连早已淡出主流视野的《无间道》,也被影迷重新挖掘。
租赁、数字下载和录像带销售带来的七位数收入,虽与杜笙无直接分成关联,却再次证明了他作品的持久魅力。
“好莱坞的票房分成真是妙啊。”
马姚伟在与哈德斯讨论时感慨:
“《杀破狼》、《导火线》虽然是卖断给索尼,但名气与口碑是属于笙哥的。
这次事件后,相信后续作品只会节节攀升,就连分成也能高出一大截……”
“好莱坞老一辈明星就靠这个活得滋润呢。”
哈德斯叼着雪茄补充道:
“你看马龙白兰度,当年挥霍无度差点破产,晚年仍旧活得比很多人潇洒,就是得益于这个分成。”
他之所以在乎这些,很明显也是受益者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