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美国也向日本表示,若战争延长,其陆海军的进攻不能节制,与东方局势有利害关系的欧洲列强,难免不向日本提出不利其将来安宁和幸福的要求,以促成战争的结束。】
【而这时,日本国内的兵员已经抽空,虽然以山县有朋为代表的军人主张乘胜直抵北京,进行直隶决战。】
【相伊藤博文却认为,打垮了清朝,势必引起列国干涉,会使日本战而无获。他主张对清朝迫订和约,最大限度地从中国捞取实惠。】
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,日本政府先是拒绝了清政府派出的议和代表、总理衙门大臣、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和兵部左侍郎、湖南巡抚邵友濂,声称他们资格不够,点名非要有“一切便宜行事,定议和局,签名捺印之权”的奕訢或李鸿章出面来日本不可。】
【清朝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,前往日本商订“和约”。】
……
天幕上。
光绪看着手里的电报,轻声道:
“日本所重在割地赔款两项,赔款恐怕要在一亿两以上,割地也恐怕不仅是台、澎。”
老臣脸色不善,沉声道:
“李鸿章大约有割台澎给日本的意思。”
“奉天是大清龙兴之地,当然不能割,可是台澎两地,日军并未占据,凭什么要割给他们?”
一旁闭目养神的奕訢开口道:
“割地恐怕难免,现在看日本人态度非常强硬,不割地恐怕没有了局。”
“如果非要割地,割台湾与奉天相比,孰重孰轻,一目了然。”
老臣看向奕訢,震声道:
“日军未占据台澎,却将此地割让,民心失矣!”
“割去台湾,则天下人心都离大清而去!”
“议和全权大臣自当为我国利益力争,朝廷应当给李鸿章旨意,让他能不割地就不割!”
奕訢看了一眼沉默的光绪,又看了一眼老臣,脸上带着几分讥讽,道:
“话可不能这样说,要让他怎么力争?”
“那伊藤博文一纸调令,运船三十余只,浩浩荡荡通过马关。”
“这是战后之约,不是平常交涉。”
“能争他自然要争,这还用说吗?”
“现在的问题是时间有限,日本人要我们答复是答应还是不答应!”
老臣脸色不虞,看了一眼皇帝,继续道:
“答应不答应,答应什么地方,朝廷已经给李鸿章全权,他应当相机办理。”
“总不能把一切都推给朝廷!”
奕訢拿着鼻烟壶嗅了嗅,讥讽道:
“我明白翁师傅的意思,我们只管在这里高谈阔论……”
“不割地当然好,可是如果日本人打过来京城不保,又该如何?”
光绪看着那份电报,听着争论,定音道:
“割让台湾是大事,必须面奏太后。”
……
【日本要求清廷派出议和大臣,除确认朝鲜“独立”、赔偿军费之外,还需以割让土地为条件。】
【清朝通过美国驻华公使田贝通知日本政府,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,“予以署名画押之全权”】
【光绪帝召见群臣,李鸿章上奏“略及割地”,奕訢随声附和,翁同龢不表赞同,余者皆不表态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