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白金星再是拜礼。
真人将太白金星扶起,说道:“星君何故再有此礼。”
太白金星说道:“我自知真人所言,与我自渡之机,渡我者,乃己也。但此自渡之机,亦十分难得,若无真人给予,我断然不得此自渡之机,故我该拜于真人,望请真人莫要拒之。”
真人闻听太白金星这般言说,只得任由太白金星拜下。
太白金星在拜得大礼后,方才说道:“真人,此间帝君渡众生之举,乃功败也。”
真人叹道:“星君,此事我亦知得,帝君果真功败也,许多星宿皆在此中失了真数,沉沦苦海,得以真灵归来者,少之又少。”
太白金星说道:“此乃我之过。”
真人说道:“此功败,乃众生难渡,如何能言说乃金星之过?”
太白金星叹息说道:“不瞒真人,我此方下界,却半分不曾帮助得帝君,我下界时,因事而离,故未曾第一时间转生,以至于帝君长成时,我尚未有长成,待我长成,帝君又已年迈昏聩,不得用我,故我半分不曾帮助得帝君,乃我之过。”
真人说道:“众生难渡,非等闲能渡之,便是星君能相助,亦难以相渡,故此非星君之过,星君不必耿耿于怀。”
太白金星说道:“真人所言有理,但我亦有过失,此不可分辨。”
真人说道:“欲渡众生,本非一世之功,此世功败,帝君怎会不知,但吸取此次功败,以待下次再行。”
太白金星点头说道:“真人,但我今归位,我料帝君此世衰败之日不远矣,我当在人间等候,待帝君归位,亲去相迎。”
真人说道:“既星君有此所说,我自当随同,到时候一同去相迎帝君。”
太白金星说道:“真人不必如此,但若是真人有要事,可先行前往,不必等候。”
姜缘摇头说道:“无有要事,自可等待着帝君,不瞒星君,我本要在人间修缮律法,再者寻些闻道者,但久久寻不得,盖因此间人间大乱,任是修缮律法,亦或寻闻道者,皆是极难。”
太白金星笑道:“如此,却是帝君累了真人。”
姜缘摇头说道:“怎有此说。”
二人在草庐之中谈说,但二人谈说,草庐自有祥瑞之气而生,引得过往行人,无不注视此处,本要近前来看,但一靠拢,便有狂风呼啸,将行人逼退。
教过往行人无不惊呼,只道李太白真得了仙缘,身死成仙,今重归故里。
此消息一出,但闻李白名者,无不震撼,只道李太白昔年得仙缘,乃为真事,今时终是成仙,捞月非身亡,实乃成仙。
……
长安城皇宫,李隆基得闻此事后,坐不住,惊呼道:“那李太白,果真不曾身亡,乃是成仙?我料他昔日捞月而亡,不曾想却如我猜测那般,乃是成仙。”
身旁有宫人说道:“陛下,此消息为真,扬州一地官员曾亲见,但那草庐之中果真有祥瑞之气,但那祥瑞之气久久不曾散去。”
李隆基惊问道:“但官员可有入内一观?”
宫人答道:“陛下,观不得,观不得。但若是近前,必有狂风而过,逼人而退,故入内不得。”
李隆基说道:“李白成仙,李白成仙!朕必是要前往,亲去扬州,传旨备齐仪仗,前往扬州一趟,朕要亲见李白!但李白愿与朕长生不死,不,愿与朕延年益寿,朕的一切,都可以给他!”
宫人说道:“陛下,不若传旨过去,教那李白前来就是,那狂风虽能拦人,但定然拦不得陛下,陛下乃天子。”
李隆基摇头说道:“朕近日来,有感身子不适,恐大限将至,命不久矣,当亲往才是。”
宫人怎敢与皇帝言说寿数之事,只得跪伏在地,口称陛下万岁。
李隆基闻听,只是摇头,说道:“纵观古今,怎有万岁皇帝?”
宫人说道:“前人未有,但今时陛下定能万岁。”
李隆基说道:“此话怎说?”
宫人说道:“陛下开创前所未有之盛世,足以证明,陛下乃千古未有之君王,远超古今,故而前人未有的,陛下定然会有,故而陛下可得万岁。”
李隆基闻言,大笑不止,十分欢喜。
正当二人谈说之际,有宦官来报,说道:“陛下,大事不好,大事不好!”
李隆基问道:“何事如此惊慌?”
宦官战战兢兢的道:“陛下,有京中将军言说,安禄山反了。”
李隆基闻听,摆手说道:“绝无可能,安禄山何许人也?乃忠臣,断不能造反,无须多言,此事定然为假,做不得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