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从万历年开始,宗室、外戚、勋贵和官员,有一个算一个,统统不准在外面给商家题字,以此捞取润笔费。
尤其从万历六年开始,海瑞执掌都察院,盯得那叫一个紧,查得那叫一个严。
以前大家睁只眼闭只眼,浑水摸鱼的灰色地带,全被他查了底朝天,严令禁止。
皇上体恤大家,把俸禄增加那么多,还按岗位职位给大家发大笔的津贴,皇恩浩荡!
你们不好好寻思着恪尽职守,报效圣恩,一个个还想着去捞外水,搞灰色收入,是欺负我海瑞年纪大了,提不动刀吗?
官不聊生啊!
门口斜摆着一面彩牌,上面写着一行行字。
“震惊京畿直隶、享誉大江南北。
黄梅三腔秀皖山,巧莲四折春京畿。
安庆黄梅戏新秀第一人。
自《女驸马》、《孟丽君》后又一力著《天仙配》。
江南才子汤显祖亲自捉刀!”
密密麻麻写满字,恨不得把所有有噱头的词都写上。
“黄梅三腔秀皖山,巧莲四折春京畿。”
朱常瀚连念三遍,转头说:“大姐,这词不押韵,完全不符诗词韵脚。”
“你傻啊。”朱轩妮白了他一眼,“这是吸引人的广告词,又不是考试里国文试卷,要你赋诗作词,要什么韵脚。”
转头她盯着彩牌,目光炯炯,“《天仙配》,新戏。杨公,我们今天就看这个。”
“好。”杨金水转头叫人去买票。
五角钱一张,有点小贵,这也说明俞巧莲和庆梅喜戏班近期在京师大火,能卖得起价。
拿着票进了大门,里面有一个大厅,有柜台,摆着各种干货果脯和小吃,伙计在旁边热情地招呼。
“诸位,进去可不是这个价,一人来一包。都是现进的货,全是北京城有字号的。
你们看,上面还有京师卫生防疫局给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号,查去,要是假的咱认赔。
小姐少爷,难得来一回我们长安戏院,你们来一包吧。
杨公叫随从给朱轩妮四人,一人一包果脯,自己选。
不敢多买,买多了瞎吃胡吃,容易积食坏了肠胃。
过一道闸,有人在检票。
进去后朱常浩好奇地问:“东西不都是在它长安戏院卖吗?怎么外面一个价,进了里面一个价?是不是忽悠人?”
老戏友杨金水笑呵呵地说:“伙计没说错,里面比外面要贵,同样的东西,进了这个闸口,在戏院子里面卖,要贵三成。”
“啊,贵三成,为什么啊?”
杨金水看着朱轩妮说:“大小姐不是要做社会调查,从这就可以开始了。大小姐,要不你猜猜?”
朱轩妮想了想,“嗯,我大概猜出来了。”
朱常浩和朱常瀚眨着眼睛,不敢相信。
“啊,大姐,你真猜出来了?”
“大姐,你猜得对不对?”
“你快说出来,让杨公给评评!。”
(本章完)